2020 年的 TIFF(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因为新冠采取了线上模式,今年参展的电影少了很多,但选片质量没有下降。我今年看的五部电影,其实平均水平很高,甚至高过 2018 年在现场看的平均水平(2018 年看到的好片有 The Hummingbird Project, Cold War, Putin’s Witnesses 和 Roma)。今年我看了 Another Round, Summer of 85, 「不止不休」,「76 天」,还有 Nomadland。每一部都还不错,没有像 2018 年的 Jirga 和「江边旅馆」一样看完没什么感觉的。
剧透提醒
Nomadland
五部里最好的一部了,金狮奖和观众选择奖实至名归。电影聚焦因为小镇赖以生存的工厂关闭而失去家园的女主角,描写她如何维持生计,如何在住在房车里的漂泊和住在房子里的安稳之间选择,以及如何想维系和自己从前生活的联系。
我在豆瓣上标记时写的评论是 “Loneliness, dignity and grace in daily struggles and eternal drifting.”。不断地和同样住在房车里的伙伴道别(电影里有很多目送伙伴的车远去的镜头),在停车场偷偷过夜时担心被保安发现,女主角和她的朋友们肯定常感到孤独和落魄,但他们几乎从不谈起。尽管住在房车里,女主角仍在维持 human being 的尊严,比如当自己曾家教过的小朋友说 “My mom said you’re homeless” 的时候,女主角会纠正 “I’m not homeless, I’m just houseless.”。甚至有时,朋友们会溜进车展里的豪华房车,假装在开往夏威夷。看到她会让人想到 homeless 这个词,但同时又让人觉得用这个词描述似乎并不准确。
女主角其实有安定生活的选择。她住在郊区漂亮房子里的姐姐想留她住下,她在路上认识的刚当上爷爷的男人请她加入自己的家庭,她甚至都在他家一起过了感恩节。但她某天清晨仍然默默离开了。她不想安定下来,因为安定就意味着她和自己父母、和去世的丈夫、以及和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小镇之间的联系要就此切断。女主角性情温和善良(和「三块广告牌」里相反以致最开始有点出戏),唯一一次发火是因为父亲留给自己的盘子被打碎。
另外赵婷真的拍出了点李安的感觉。
76 天
纪录片,二月上旬至解封期间武汉的一手记录,主要聚焦协和医院。片子本身也有缺陷,但材料的真实足够让所有人看这部纪录片。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整部片子最煽情的部分是在开头。影片一开始,二话不说拍到一个医护人员从电梯里冲出来去见病危的父亲最后一眼,但直到殡仪馆的车开走都没有得到机会。我相信没人看到这一段不会哭。但最刺痛我的是紧接着的一个很短的镜头。由于封闭管理和时间紧急,医院里去世的病人的遗物都暂时地被医生们收集保管,各种遗物的分类里有一个盒子专门放着手机和贵重物品。这个镜头拍到在这一盒子的手机里,有一个旧式按键手机,上面还用胶带绑着把手机壳固定在一起,而手机低像素的屏幕亮着,显示有 31 条未读短信。
除开最开始的十几分钟,影片剩下的部分反映的更多的是希望的那一面。也许大家还记得,从二月中下旬开始,情况开始好转,床位物资逐渐不再紧缺。反映在影片里则是看到医护人员们慢慢地平静,有机会脱下防护服,病人们逐渐出院,新生儿的父母终于能把孩子接回家。这一部分拍到了很多普通市民的人间百态。老渔民(还是船员?不记得了)乡音浓重脑袋糊涂,和医生交流困难,又每天想着溜出院,医生们又无奈又觉得好笑,让儿子隔着电话劝他,儿子说「你是共产党员你要起带头作用」;信上帝的老妇人在逐渐恢复,说她感谢上帝,因为照顾她的医生护士都是上帝派来的,她也每天在为他们祈祷;操着汉口话的嫂子给在另一个医院的老父亲打电话,激动地要求他「无论如何,每天跟我打一个电话!」(脑补汉口话)。
作为武汉人,我看这部片子当然特别 personal。我也记得最糟糕的时间是一月底到二月中的那段时间,情况只会比片子里拍的更加惨烈。第一手的记录看得让人难受的原因正是现实就如此惨烈。而比起现在和将来的各种歌颂式影视,这样令人难受的第一手记录要值得看得多,因为 make no mistake 这不是一场胜利,情况本不该有这么糟,如果我们选择屏蔽不想看到的现实,那我们在下一次危机的时候也只会重蹈覆辙(这一次就已经是重蹈覆辙了)。
不止不休
中国新人导演王晶的作品,改编自前南方都市报首席记者的真实故事,讲述新人记者如何揭露乙肝检测造假的产业,以及如何反抗对乙肝患者和携带者的歧视。作为新导演的作品,这部片子还算不错,主要胜在故事精彩以及各个角色的形象都丰富。比起贾樟柯的近乎干涩的写实,「不止不休」加了很多戏剧化的场景。
主角肩负着推动故事发展下去的作用,所以角色塑造上比其它角色略差一点。其它的角色,比如张颂文演的资深调查记者,宋洋演的携带乙肝的好友,还有彪哥,都不是纸片化的人物(苗苗的角色倒是没出彩)。张颂文第一次出场,穿着一身破烂头发蓬乱地从外面风尘仆仆回到报社,轻松愉快地说着「胜利归来!」,开玩笑地埋怨编辑不打电话,编辑说「不敢给你打啊」,张颂文饿得只顾着猛吃饼干。简单的几十秒就把一个暗访归来的调查记者形象交代清楚了。但整个电影我最喜欢的片段是,韩东去找彪哥坦白被彪哥赶出院门,隔着门向院内的乙肝携带者们发表了激动的演讲,想说服大家一起反抗针对自己的歧视,这时门打开了,听完演讲的彪哥和大家都不再气愤,理解了韩东,但彪哥却对韩东说「回去吧,我们这样也挺好的」。我从这里看到的是在中国的现实里普通人很常见的一种心态,「既来之则安之」,遇到糟糕的处境就说服自己接受,说服自己「这样也挺好的」。而这个心态也出现在电影里另一个片段,当宋洋演的韩东好友在因为携带乙肝多年考研失败后,放弃了「就算死也要呆在北京」的豪言,放弃了「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准备拖着行李回到老家,在和韩东道别时,他劝韩东也劝自己「回老家也挺好的」。这是这部电影写实的地方。
虽然这部电影主要是讲乙肝携带者的故事,但也拍到了本世纪初的其它时代特征。它拍到了曾经时常发生的煤矿矿难,此外也毫不隐藏对「京城时报」这个(虚构的)严肃纸媒的偏爱。如果说「76 天」拍的是问题,那「不止不休」拍的就是答案之一。
Another Round & Summer of 85
这两部都是冲着卡司去看的,两部电影的完成度也都很高,拍得足够好,但两部都没有很打动我。Another Round 讲述一个普通中年高中历史老师和他的朋友们如何想用酒精来改变沉闷的生活却最终陷入 alcoholism 的故事。而 Summer of 85 虽然拍得漂亮,但有 Call Me By Your Name 珠玉在前,也只剩拍得漂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