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帽子

主理者按:

此前我写到过标签化导致的语言分辨率降低以及对思维产生的影响,而标签化的一种特例是扣帽子。这篇博客里写到的就是除了广义的标签化的影响之外,扣帽子还有更直接更危险的后果,而这种危险后果也决定了这一行为与辱骂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Bruce


在近期关于疫情的讨论中,「扣帽子」一词又重新回潮,大量出现在了中文互联网上。无论是一部分不希望看到负面评论的「岁月静好」者,还是倾向发表负面评论的「惹是生非 」者,他们的共同特点都是习惯大量使用「扣帽子」来回击对方的批评。通常出现的情形是:一方送给对方「恨国党」、「X 独」等称号,另一方以「扣帽子」一词回敬,以表达对对方强行将自己以个人意愿进行标签化的不满;亦或是一方对另一方以「极左」称呼,对方以「其实你也在给人扣帽子」回敬。但这两波人口中的「扣帽子」,是一回事吗?

「扣帽子」一词曾被大量运用于上世纪 70 年代的中国。究其内涵,其所指其实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运用的政治手段,即用贴标签的方法,将人、群体亦或是事物与一个负面的符号连结在一起的行为,其通常与相当程度的危险后果联系在一起——对于一个身处70年代的中国公民而言,一旦被冠上「走资派」、「反革命」等标签,意味着离接受「人民的审判」不远了——在我看来,这种结果性特征才是这一行为真正的恐怖之处,即任何人都有可能通过对他人冠以政治不正确的称号,从而使得他人受到来自国家公权力的制裁。而这也将「扣帽子」与日常生活中对他人使用的侮辱性诨名,外号所区分开:叫一个人「傻子」、「白痴」、「精神病」与叫一个生活在 70 年代中国人「反革命」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后果仅限于被称呼对象的自尊心受损,而后者则有可能面对强大的利维坦所采取的制裁手段——从结果来看有天壤之别。

再将目光回到疫情期间如火如荼的网络骂战之中。「惹是生非」者称呼「岁月静好」者为「极左」,其实与前文所说的「傻子」、「精神病」非常相似,即其后果仅限于被称呼对象的自尊心层面,并不会产生实质性危害后果。换句话说,你并没有因为你“极左”的身份被利维坦采取强制措施的风险。但「岁月静好」者对批评管理制度或管理者的人士称呼以「恨国党」、「间谍」、或「X 独」,性质则完全不一样——与 70 年代的「走资派」、「反革命」类似,后者完全可能因该名头引起公权力的注意,并对之采取以强制措施。那么问题来了:给人扣个样子不太好看的的帽子在头上,甩甩头就能掉下来,跟在海上给人扣了个沾满鲜血、马上就能引来数十只张着血盆大口的大白鲨的帽子在头上,是一回事吗?